職業介紹所牌號碼:74272

排便用力可傷肛門黏膜,致肛裂

排便用力可傷肛門黏膜,致肛裂

肛裂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,多發於20至40歲人士。它是指肛門周圍的皮膚和黏膜因撕裂而導致疼痛、出血及排便困難的情況,嚴重時可能引致潰瘍。

雖然肛裂與痔瘡的症狀相似(如排便出血及肛門疼痛),但兩者仍有顯著差異:

-痔瘡:通常出血量較多,伴有腫脹、鈍痛,甚至可能出現「肉球」脫出肛門外。

-肛裂:出血量較少,疼痛感為銳痛或撕裂感,排便後可能伴隨灼熱或瘙癢,並可見肛門皮膚裂痕或肉粒。

常見成因

1.便秘與硬便:排便用力或糞便過硬會刮傷肛門黏膜,導致肛裂。

2.分娩:分娩過程中骨盆過度撐大,可能引致肛門損傷。

3.肛門括約肌痙攣:括約肌過度收縮,增加肛門壓力,導致裂傷。

4.嚴重腹瀉:過於頻繁或劇烈的排便,可能導致肛門撕裂。

5.不當行為:例如自行灌腸或肛交等,會反覆摩擦損傷肛門周圍組織。

類型

1.急性肛裂

-短期內形成,症狀包括劇痛、出血及排便困難。

-若治療得當,通常可於2至3天內癒合。

2.慢性肛裂

-長期反覆發作,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。

-傷口邊緣纖維化,可能形成肉瘤或瘜肉。

症狀

肛裂的典型症狀包括:

-排便時的銳痛或刺痛感。

-排便後糞便或衛生紙上有血跡。

-肛門瘙癢、灼熱感。

-肛門皮膚出現裂痕或凸起肉粒。

治療方法

1.保守治療

-藥膏:使用藥膏放鬆括約肌,減輕疼痛,持續6週可促進癒合。

-飲食調整:多攝取高纖維食物(如蔬菜、水果)、多喝水以軟化糞便,避免辛辣食物及酒精。

-注意排便習慣:避免用力過猛,使用柔軟衛生紙或清水清潔肛門。

2.局部治療

-肉毒桿菌注射:放鬆括約肌,減輕疼痛,但效果僅維持2至3個月,需定期注射。

-軟膏或塞劑:促進傷口癒合,減少感染風險。

3.手術治療

-括約肌切開術:減少肛門壓力,治癒率超過90%。

-潰瘍切除術:移除病變組織,減少發炎。

如何預防肛裂?

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有助預防肛裂:

1.飲食調整

-多吃高纖維食物,如蔬菜、水果及全穀物。

-每日飲用足夠水分,避免糞便過硬。

2.適量運動

-每日進行至少30分鐘運動,促進腸道蠕動。

3.排便習慣

-有便意時及時上廁所,避免長期忍便或過度用力。

-使用柔軟衛生紙,減少對肛門的刺激。

肛裂是一種常見但容易被忽視的肛腸疾病。及早識別症狀並接受正確治療,可避免進一步惡化。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儘早尋求專業醫療意見,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。同時,透過健康的飲食與生活習慣,能有效減少復發風險,維持腸道健康。

如果你有任何健康問題想找專科醫生,歡迎隨時找斑馬健康幫手。可致電9088 8069,也可WhatsApp聯絡我們。


撰寫:Shea  |  審稿:Shea
備註: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,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。最新資訊、計劃詳情請以有關的官方網站公布為準。


其他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