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傷害嚴重程度可依序分為熱痙攣、熱暈厥、熱衰竭與中暑。
1.熱痙攣。若長時間在高濕熱環境下活動流汗,補充過多的開水卻忘了補充電解質,使身體電解質流失且不平衡,進而出現肌肉痙攣、抽筋疼痛,甚至嘔吐等症狀。
2.熱暈厥。當在炎熱環境中長時間站立時,身體為了散熱使皮膚和血管擴張,當血液因久站而回流不順就可能使腦部血流暫時不足,發生暫時性暈厥等症狀。
3.熱衰竭。當人體大量流汗又未能及時補充足夠之水分和電解質,就容易導致血液循環衰竭,可能的症狀有大量出汗、身體無力、頭暈、頭痛、血壓降低等,嚴重時容易演變為中暑。
4.熱中暑。可細分為傳統型中暑與勞動型中暑,傳統型多半發生在對環境氣溫濕度改變的適應力較差的族群,如老人、小孩及慢性病患者;勞動型多半發生在需長期於高溫高熱環境中活動者,如勞工、農夫與運動員,因此也可稱為運動型中暑。中暑時皮膚因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異常,患者除意識不清外體溫甚至超過40°C,未及時處理可能引發休克、心臟衰竭、橫紋肌溶解,甚至是死亡。
熱傷害後處理
1.儘快至陰涼處休息,避免太陽直射。
2.脫去多餘衣物,讓身體維持舒適。
3.可用濕毛巾擦拭身體,或敷冰毛巾在頸部、腋下等處。
4.若意識清楚,協助患者補充水分和電解質。
5.若情況嚴重,及時送醫。
如果你有任何健康問題想找專科醫生,歡迎隨時找斑馬健康幫手。可致電9088 8069,也可WhatsApp聯絡我們,或到急救技巧頁面了解更多服務細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