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父母都希望孩子「全能」,什麼都好、什麼都強。然而現實中,每個孩子都有強項,也有弱項。當父母只專注於孩子不如人的地方,容易令孩子產生「我不夠好」的自我否定感,甚至害怕嘗試與失敗,這對成長極為不利。
其實,接納孩子的弱點,不代表放任不管,而是以理解與耐心的心態來陪伴他面對不足。例如一位語言能力稍弱的孩子,或許在音樂或數理方面有過人之處,若父母只盯著「他不會說話」而忽略其他優點,孩子很可能因此失去對學習的熱情與自信。
正如教育專家所說,孩子的自信來自「被看見」——不只是成功被看見,更是「努力過程與真實樣貌」被看見。當父母願意接納孩子的不完美,給予肯定與適度的引導,孩子才有機會學會自我調節與自我接納,從中建立心理韌性。
教育不是製造完美孩子,而是陪他成為完整的人。欣賞強項,也理解弱點,這份接納就是最深的愛與支持。
如果你有任何健康問題想找專科醫生,歡迎隨時找斑馬健康幫手。可致電9088 8069,也可WhatsApp聯絡我們。
撰寫:小魚 | 審稿:小魚
備註: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,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。最新資訊、計劃詳情請以有關的官方網站公布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