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人白天忙到沒時間吃飯,晚餐才大吃一頓,甚至深夜才開始進食。看似只是生活作息不固定,但其實「晚餐吃太晚、吃太飽」正是三酸甘油脂異常飆高的重要原因。因為身體在晚上代謝本就降低,加上大量碳水化合物與高油食物,會讓脂肪在體內整晚累積,隔天抽血自然就呈現高血脂。
更糟的是,許多人晚餐後習慣坐著滑手機、追劇,幾乎沒有活動,導致脂肪更容易沉積於血液中。此外,熬夜也會降低脂質代謝,讓血脂無法順利清除,長期累積就會成為心血管隱患。
🌙 晚餐影響血脂的常見原因
吃太晚: 代謝下降 → 脂肪無法有效處理。
吃太飽: 高碳水、高油晚餐=三酸甘油脂隔天暴增。
吃完就坐: 脂肪更容易在血液滯留。
熬夜: 破壞荷爾蒙與代謝節律。
宵夜習慣: 炸物、飲料、麵類都會推高血脂。
🍽 晚餐這樣吃更安全
晚餐時間控制在 18:00–19:30。
份量減半,以蛋白質+蔬菜為主。
主食減量,不建議晚餐吃大量白飯或麵。
晚餐後散步 15–20 分鐘。
盡量避免宵夜,若真的餓選擇無糖豆漿或水煮蛋。
📍血脂高不一定是飲食問題,而是「時間點」出了問題。調整晚餐習慣,讓血管在夜裡也能好好休息。
如果你有任何健康問題想找專科醫生,歡迎隨時找斑馬健康幫手。可致電9088 8069,也可WhatsApp聯絡我們。
撰寫:Yuri | 審稿:Wing
備註: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,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。最新資訊、計劃詳情請以有關的官方網站公布為準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