蛋白尿不僅是尿液有泡泡的「浮誇表現」,還可能伴隨多項更嚴重的徵兆。最常見的是下肢水腫,特別是晚間站久後,壓住腳背或腳踝會留下凹陷,且很難立即回彈。此外,病患有時會出現高血壓與高膽固醇現象,這些都是腎臟功能受損的延伸影響。
腎臟功能不好可能並不會立即出現疲倦感或食慾變差等明顯症狀。但隨著病程進展,可能會出現血液廢物堆積,如肌酐升高,導致貧血、免疫力下降等問題。因此,單靠尿泡泡來判斷健康狀況顯然不足。
醫師建議,除了定期抽血評估腎功能,也需進行尿蛋白量測。只要出現症狀,及早就醫才能避免病情惡化。若已確診為蛋白尿,醫生會依情況安排藥物治療與生活調整,例如控制血壓、降低膽固醇,並避免攝取高蛋白、高鹽、高磷、高鉀的食物,甚至可能使用保護腎臟的藥物。
透過早期追蹤與多項干預,不但能控制蛋白尿、延緩腎功能退化,也能避免洗腎風險。認清泡泡尿只是提醒信號,關注背後可能的腎臟健康問題,是保護自己不可忽視的一步。
如果你有任何健康問題想找專科醫生,歡迎隨時找斑馬健康幫手。可致電9088 8069,也可WhatsApp聯絡我們。
撰寫:小魚 | 審稿:小魚
備註: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,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。最新資訊、計劃詳情請以有關的官方網站公布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