類風濕性關節炎並不僅是「老人病」,任何年齡層的人都有可能罹患,且女性的發病率較高。無論年齡大小,及早診斷和治療對控制病情至關重要。本文將深入解析其成因、症狀及治療方法,幫助您正確認識並有效應對。
成因
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系統疾病,因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自身組織而導致的慢性關節炎症。其具體成因尚未完全明確,但以下風險因子可能提高患病機率:
1.基因與家族因素:家族中若有人患類風濕性關節炎,其他成員的患病風險較高。
2.環境因素:某些病毒或細菌感染可能誘發免疫異常。
3.性別差異:女性患病風險是男性的兩至三倍,但哺乳女性的風險會降低。
4.生活習慣:吸煙或肥胖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顯著相關。
5.年齡:雖然任何年齡都有可能發病,但多見於中年群體。
病徵
類風濕性關節炎通常表現為關節對稱性病變,伴隨紅腫、疼痛、僵硬等症狀,早上患處特別僵硬更是典型表現之一。
早期:通常首先影響小關節(如手指和腳趾關節),患者會感到局部紅腫、疼痛和僵硬。
中期:隨著病情進展,炎症可能蔓延至大關節(如膝蓋、手腕、腳踝等),導致活動受限,甚至影響日常生活。
後期:若未能有效控制,關節會變形或移位,最終可能失去功能。此外,病情惡化可能影響全身器官,引發嚴重併發症,如肺纖維化、乾燥症、血管病變甚至淋巴瘤風險增加。
治療方法
雖然類風濕性關節炎目前無法根治,但透過多種治療手段可以有效緩解病情,減少發炎並改善生活品質。
1.藥物治療
-非類固醇消炎藥(NSAID):用於緩解疼痛及減少炎症,但無法根治。
-類固醇:短期使用能快速改善病情,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骨質疏鬆等副作用。
-傳統抗風濕藥:如甲氨蝶呤(Methotrexate),可抑制免疫系統過度活躍,但需監控副作用。
-生物製劑與生物相似劑:此類藥物更具針對性,副作用相對較少,但費用較高。
2.物理治療
在專業物理治療師指導下進行的活動與訓練,有助緩解關節疼痛並延緩關節退化。部分患者亦可選擇上門物理治療服務,方便定期進行康復訓練。
3.外科手術
對於關節損傷嚴重或變形者,可考慮關節置換手術或其他修復手術,以恢復關節功能。
早期診斷與治療是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重要關鍵。如果您有關節持續腫脹、早上患處特別僵硬或疼痛等症狀,應盡早就醫。改變生活習慣如戒煙、保持健康體重,以及定期進行身體檢查,也有助於降低患病風險。
如果你有任何健康問題想找專科醫生,歡迎隨時找斑馬健康幫手。可致電9088 8069,也可WhatsApp聯絡我們。
撰寫:Shea | 審稿:Shea
備註: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,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。最新資訊、計劃詳情請以有關的官方網站公布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