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朵的構造可分為外耳和中耳。外耳包括外露的耳朵部分及耳道,而中耳則由三塊小骨組成,負責將聲音傳遞至耳膜。此外,連接中耳與喉嚨的咽鼓管在維持耳內氣壓平衡方面起著重要作用。
中耳炎是一種常見的耳部感染,雖然任何年齡段的人都可能感染,但小孩尤其容易受影響。根據類型,中耳炎可分為急性中耳炎、慢性中耳炎和積液性中耳炎(又稱分泌性中耳炎)。
哪些人容易感染中耳炎?
中耳炎對八歲以下的小孩來說尤其普遍,但任何人都可能感染。一些風險因素包括:
-家族病史:家中有人曾患中耳炎的情況會增加風險
-環境因素:吸入二手煙或處於空氣污染環境中
-年齡因素:小孩的咽鼓管較短且水平,容易被堵塞
中耳炎的主要病因
1.急性中耳炎
-通常由感冒或喉嚨痛的細菌引起,這些病原體會通過咽鼓管侵入中耳,導致感染。
-症狀包括鼓膜破裂、膿液流出、耳痛及發燒等。
2.慢性中耳炎
-鼓膜未完全癒合或受損後容易反覆感染。
-較少引起疼痛,但可能持續有膿液流出並影響聽力。
3.積液性中耳炎
-當咽鼓管阻塞時,中耳內可能積聚黏性液體,影響氣壓平衡與聽覺。
-小孩特別容易感染,原因包括免疫力較弱及咽鼓管構造特性。
中耳炎的症狀
1.急性中耳炎:耳痛、耳內脹滿感、流膿或血液、聽力減退、發燒、頭痛,甚至噁心或嘔吐
2.慢性中耳炎:持續膿液流出且帶有異味、聽力受損,但通常無痛感
3.積液性中耳炎:聽力短暫受損,耳朵有堵塞感、小孩可能無明顯不適,但會表現出專注力下降
中耳炎的診斷與治療
醫生可能會使用耳鏡檢查耳內情況,或進行聽力測試、X光或CT掃描以確認診斷。
1.急性中耳炎:抗生素或抗炎藥物是常見的治療方式。鼓膜破裂的情況通常可自行癒合。
2.慢性中耳炎:使用抗生素清除感染,必要時採取手術(如耳鼓膜成型術)修復鼓膜。
3.積液性中耳炎:有時可不藥而癒,亦可通過鼓膜切開術插入通氣管排出液體,恢復聽力。
如何預防中耳炎?
1.注意個人衛生與健康
-適當處理感冒或喉嚨感染,有助減少中耳炎發生機會。
-控制過敏源(如花粉熱)也有幫助。
2.改變生活習慣
-避免吸入二手煙,並盡量遠離空氣污染環境。
-嬰兒在出生後三個月內進行母乳餵養,並採用直立姿勢餵奶,可降低感染風險。
3.注意小孩用耳安全
-避免過度使用奶嘴,減少耳朵細菌感染的機會。
如果你或孩子懷疑患上中耳炎,請立即就醫,以避免可能的併發症和聽力損失。
如果你有任何健康問題想找專科醫生,歡迎隨時找斑馬健康幫手。可致電9088 8069,也可WhatsApp聯絡我們。
撰寫:Shea | 審稿:Shea
備註: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,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。最新資訊、計劃詳情請以有關的官方網站公布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