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業介紹所牌號碼:74272

基孔肯雅熱的歷史與全球分佈

基孔肯雅熱的歷史與全球分佈

基孔肯雅熱最早於1952年在坦桑尼亞被發現,其名稱源自當地Kimakonde語,意為「彎曲」,形容患者因劇烈關節痛而彎曲身體的姿態。這種由基孔肯雅病毒(CHIKV)引起的疾病,最初僅限於非洲部分地區,但隨著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的擴散,病毒逐漸蔓延至亞洲、美洲及太平洋島嶼。如今,全球已有超過110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病例,成為國際公共衛生的重要議題。

伊蚊是病毒傳播的關鍵媒介,尤其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。這些蚊子適應力強,能在城市環境中繁殖,進一步加速了病毒的擴散。2004年,印度洋島嶼爆發大規模疫情,隨後病毒在美洲迅速傳播,2013年加勒比海地區首次出現本土病例,顯示其全球化的威脅。

了解基孔肯雅熱的歷史與分佈,有助於制定更有效的防控策略,並提醒大家注意蚊媒傳染病的跨國傳播風險。

如果你有任何健康問題想找專科醫生,歡迎隨時找斑馬健康幫手。可致電9088 8069,也可WhatsApp聯絡我們。


撰寫:小魚  |  審稿:丁丁
備註: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,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。最新資訊、計劃詳情請以有關的官方網站公布為準。


其他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