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經常感到腰酸背痛,無論怎麼調整坐姿都不舒服?或者明明不胖,小腹卻特別突出?這些問題的根源,很可能來自於你的骨盆位置。骨盆是人體的核心地基,一旦發生傾斜,全身的體態都會連帶受到影響。最常見的兩種失衡就是「骨盆前傾」和「骨盆後傾」,它們雖然都是骨盆問題,但表現和成因卻大不相同。
一、 姿勢外觀:最直觀的判斷線索
骨盆前傾:身體的重心會向前傾斜。最典型的特徵是「假翹臀」,看起來臀部又翹又挺,但實際上是一種代償性的姿勢。從側面看,整個人有點像「唐老鴨」的體態,肚子前凸,臀部後翹。
骨盆後傾:身體的重心則會向後傾斜。外觀上會呈現臀部扁平、甚至有點「垂屁股」的感覺,同時伴隨著駝背、頭部前引的姿態,整個人看起來有些「慵懶」和沒精神。
二、 骨盆位置:地基如何傾斜?
想像骨盆是一個裝滿水的碗。
骨盆前傾:即是這個「碗」的前端向前下方傾倒,導致水會從前面灑出來。在身體上表現為髖骨向前旋轉。
骨盆後傾:則是「碗」的後端向後下方傾倒,水會從後面灑出來。表現為髖骨向後旋轉。
三、 腰部曲線:腰椎的壓力指數
腰椎的自然曲線是緩和的「前凸」弧線,這對避震至關重要。骨盆傾斜會直接改變這個曲線。
骨盆前傾:會將腰椎過度向前拉扯,導致腰椎前凸曲線被放大,形成所謂的「凹腰」。這個不正常的弧度會對腰椎後方的關節和小面施以巨大壓力,是導致下背痛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骨盆後傾:則會將腰椎向後拉直,導致原有的自然曲線變平甚至消失,形成「平背」。這會使腰椎失去正常的避震功能,壓力會分散到椎間盤和其他結構上。
四、 肌肉狀態:哪些太緊?哪些太鬆?
骨盆的穩定需要周遭肌肉群共同維持,一旦失衡,就會出現「該工作的不工作,該休息的拚命加班」的狀況。
骨盆前傾的肌肉表現:
-過緊的肌肉:下背部(豎脊肌)、髖屈肌(大腿前側上端的肌肉)。
-無力被拉長的肌肉:腹部肌群(尤其是腹橫肌)、臀大肌。
-這就像整天繃緊著後腰和大腿前側,卻放任核心和臀部偷懶,自然會把骨盆向前拉垮。
骨盆後傾的肌肉表現:
-過緊的肌肉:膕繩肌(大腿後側肌群)、腹直肌(過度緊繃會將骨盆向上拉)。
-無力被拉長的肌肉:下背部肌肉、髖屈肌。
-這狀況是大腿後側和腹部下方過度緊繃,而腰部和髖部前方肌群卻使不上力,導致骨盆被向後下方拉扯。
五、 常見成因與影響
骨盆前傾:常見於長期穿高跟鞋的女性、有啤酒肚的男性、或健身時只練胸肌不練背肌、只練股四頭肌不練臀部的人。容易導致下背痛、小腹突出、膝蓋超伸等問題。
骨盆後傾:常見於久坐的上班族和學生,因長期癱坐在椅子上所致。容易導致腰椎弧度消失、駝背、椎間盤突出等風險增加。
如果你有任何健康問題想找專科醫生,歡迎隨時找斑馬健康幫手。可致電9088 8069,也可WhatsApp聯絡我們。
撰寫:Wing | 審稿:Yuri
備註: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,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。最新資訊、計劃詳情請以有關的官方網站公布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