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HD往往不是獨立存在的病症,了解常見的共病情況有助於提供更全面的支持。本文將詳細解析ADHD經常伴隨的其他病症,幫助您更深入理解孩子的需求。
一、行為與情緒相關共病
1. 對立性反抗症(ODD)
特徵表現:持續性的負面、敵對和反抗行為
具體症狀:經常與權威人物爭執、故意惹惱他人、容易惱怒和怨恨
發生率:約有40%的ADHD兒童合併ODD
2. 行為規範障礙(Conduct Disorder)
特徵表現:持續性的反社會行為模式
具體症狀:攻擊他人或動物、破壞財物、欺騙或偷竊、嚴重違反規則
重要區別:與一般調皮不同,這些行為會嚴重影響社會功能
3. 破壞性情緒失調症(DMDD)
特徵表現:嚴重且持續的易怒情緒
具體症狀:頻繁的嚴重脾氣爆發、與發展階段不相稱的情緒反應
發病年齡:通常於6-18歲期間診斷
二、學習與發展相關共病
1. 學習障礙
發生率:約有20-30%的ADHD兒童伴有學習障礙
常見類型:閱讀障礙、書寫表達障礙、數學學習障礙
影響層面:學業表現、學習動機、自我概念
2. 自閉症類群障礙(ASD)
共病率:ADHD與自閉症共病的比例顯著高於一般人群
重疊特徵:社交困難、執行功能挑戰、感覺處理異常
診斷挑戰:需要專業團隊進行鑑別診斷
三、心理健康相關共病
1. 焦慮症
發生率:約25%的ADHD患者伴有焦慮症
表現形式:廣泛性焦慮、社交焦慮、分離焦慮
雙重影響:焦慮可能加重注意力困難,ADHD症狀又可能引發焦慮
2. 強迫症(OCD)
特徵表現:重複性行為與侵入性思維
與ADHD區別:OCD的重複行為是為了減輕焦慮,而ADHD的多動則是精力過剩
3. 情緒障礙
憂鬱症:長期情緒低落、失去興趣
雙相情緒障礙:交替出現憂鬱與躁期
重要警訊:自殺風險需要特別關注
四、其他常見共病
1. 物質使用障礙
風險因素:衝動控制困難、自我調節能力不足
常見物質:尼古丁、酒精、大麻
預防重點:早期介入與適當治療可降低風險
2. 抽動障礙
表現形式:不自主的動作或發聲(如眨眼、清喉嚨)
與ADHD關係:經常同時出現,需要綜合治療
治療方式:行為治療與藥物治療並重
五、共病管理的重要原則
全面評估的必要性
專業團隊應進行完整評估,避免漏診
定期重新評估,因共病可能隨時間變化
整合治療策略
針對主要影響功能的問題優先處理
不同病症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
團隊合作:醫師、心理師、教師、家長共同參與
家庭支持與教育
了解共病現象,減少自責與責備
學習具體的應對策略與溝通技巧
建立支持網絡,尋求專業協助
理解ADHD的共病情況,就像拼湊完整的拼圖,能幫助我們看見孩子的全貌。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,透過全面評估與個別化的支持計劃,我們能幫助他們克服挑戰,發揮潛能。
如果您懷疑孩子可能有共病情況,建議尋求兒童心智科或兒童精神科的專業評估,獲得最適切的協助。
如果你有任何健康問題想找專科醫生,歡迎隨時找斑馬健康幫手。可致電9088 8069,也可WhatsApp聯絡我們。
撰寫:Wing | 審稿:Yuri
備註: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,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。最新資訊、計劃詳情請以有關的官方網站公布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