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19年,香港共錄得305宗骨癌新病例(包括骨及軟組織、骨及軟骨癌),並有154人因此死亡。由於骨癌所引起的疼痛常被誤認為關節痛等常見痛症,且早期症狀不明顯,這使得骨癌成為最難以預防和及早發現的癌症之一。
骨癌的分類與常見部位
骨癌可分為原發性骨癌與擴散性骨癌。
1.原發性骨癌是指癌細胞源自骨骼本身,較為罕見。以下是三種主要的原發性骨癌:
-骨肉瘤 (Osteosarcoma):最常見的原發性骨癌,通常出現於兒童或青少年,常發生在上臂或膝蓋。
-軟骨肉瘤 (Chondrosarcoma):這種癌症源於軟骨細胞,常見於盆骨和髖骨,但也可能出現於其他部位如氣管、胸腔等。
-尤文氏肉瘤 (Ewing Sarcoma):常見於兒童和年輕人,主要發生在四肢和盆骨。
2.擴散性骨癌則是指癌細胞從其他部位擴散至骨骼,這類癌症的治療通常更具挑戰。
骨癌的風險因素與常見年齡
骨肉瘤與尤文氏肉瘤多見於10至25歲的年輕人,而軟骨肉瘤則多見於成人,尤其多見於約51歲的成人。雖然目前尚未確定骨癌的確切成因,但以下因素被認為是風險增高的原因:
1.遺傳因素:有家族史的人士,或患有罕見遺傳病如李法美尼綜合症,風險較高。
2.過去的骨腫瘤病史:曾患有良性骨腫瘤的人群,罹患骨癌的風險會增加。
3.接受放射治療:曾接受大劑量輻射治療的患者,其骨骼可能受到影響,增加骨癌風險。
骨癌的症狀
1.腫脹:腫塊可能會影響關節,導致活動受限。
2.疼痛:通常在晚上加劇,隨著病情進展會變得持續且強烈。
3.骨折:晚期骨癌可能導致骨質脆弱,容易骨折。
4.其他症狀:腫瘤壓迫神經可引起麻痺、疲勞、發燒等。
診斷骨癌
確診骨癌需要多項檢查,醫生通常會根據病人的症狀和病史進行初步檢查,並根據情況安排進一步的檢查:
1.血液檢測:血液中的某些指標(如鹼性磷酸酶)可幫助發現是否存在癌症。
2.影像學檢查:X光、CT掃描、MRI、正電子掃描(PET)等檢查可以幫助確定癌症的大小、位置及是否擴散。
骨癌的治療方法
骨癌的治療通常依據癌症的類型、擴散程度和患者的健康狀況來決定。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:
1.化學治療:化療常用於骨肉瘤和尤文氏肉瘤,尤其是在手術前後,能提高治療效果,減少復發的風險。但化療可能引起脫髮、食慾不振等副作用。
2.手術治療:若癌細胞未擴散,則可通過手術切除腫瘤。若腫瘤已擴散,可能需要進行截肢或更大範圍的切除。
3.放射治療:對於無法手術切除的腫瘤,放射治療可以幫助縮小腫瘤,減少症狀。
不同類型的骨癌,其存活率各有不同,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,骨癌患者的存活率已有所上升。總之,認識骨癌的病徵及風險因素,對早期發現並提高治療成效極為重要。一旦察覺有相關病徵,應盡速就醫,進行專業檢查。
如果你有任何健康問題想找專科醫生,歡迎隨時找斑馬健康幫手。可致電9088 8069,也可WhatsApp聯絡我們。
撰寫:Shea | 審稿:Shea
備註: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,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。最新資訊、計劃詳情請以有關的官方網站公布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