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業介紹所牌號碼:74272

肌腱炎怎麼處理?3步驟加速康復

肌腱炎怎麼處理?3步驟加速康復

肌腱炎多因過度使用或長時間負荷引起,若不及時處理,可能導致慢性發炎甚至結構性損傷。掌握正確的急性處理與復健原則,能有效減輕疼痛、縮短康復時間並預防復發。

急性期處理:減輕炎症反應


在疼痛剛出現或懷疑發炎時,建議採取以下保護措施:

冰敷:每次不超過 10 分鐘,減輕腫脹與疼痛。

彈性繃帶包紮:適當壓力可減少腫脹與不穩定感。

患處墊高:用枕頭將患處墊高,減少血流與壓力。

減少用力:降低或停止對患處造成負荷的活動。

藥物治療:醫師可能會處方非類固醇消炎藥(NSAIDs)短期控制症狀。

動態恢復:適度活動促進循環

暫停原活動:避免原本導致疼痛的動作或運動,以免加劇傷害。

選擇低負荷運動:若炎症不嚴重,可在無痛範圍內進行輕度活動,如漫步、踩單車,促進血液循環、維持肌肉張力,協助肌腱修復。

循序漸進:疼痛減輕後,再逐步增加運動量與強度。

物理治療:保守治療的核心

肌腱炎的復健首選非侵入性、循序漸進的保守治療。

1. 阻力訓練(重點)

等長收縮(初期):肌腱長度不變的抗阻力訓練,可降低疼痛、維持肌肉力量,例如牆壁坐(無影凳)。

離心收縮(中後期):肌肉在拉長狀態下負重放下重量,對肌腱修復尤其重要。

增強式訓練(後期):在康復後期加入爆發力與彈跳訓練,提高肌腱承受壓力的能力。

輔助肌群訓練:加強相關肌群力量,改善動作模式,如膝蓋疼痛可訓練臀部與核心肌群。

2. 治療儀器

低能量雷射、衝擊波、超聲波等可刺激血流與修復,加速自癒過程。

3. 運動貼布

KT tape 或 Rigid tape 根據治療師指導貼附,可短暫減輕疼痛與提供支撐。

4. 手法治療

專業治療師進行適度按摩、筋膜刀、針灸等手法,能暫時緩解僵硬與疼痛,但過度按壓可能刺激肌腱。

5. 藥膏與貼布

部分研究顯示含雙氯芬酸(Diclofenac)的藥膏或貼布可短期止痛,建議在醫師或藥師指導下使用。

醫師介入:當保守治療不足時

若經過一段時間保守治療仍無明顯改善,醫師可能會:

重新評估影像檢查(如超聲波、MRI)。

考慮藥物注射(如玻尿酸、增生療法或 PRP)。

嚴重情況下,進行手術修補受損肌腱或移除病變組織。

自我照護與預防小貼士

掌握運動量:訓練強度每週增幅不超過 10%。

充足睡眠與均衡飲食:提供身體修復所需營養。

適當暖身與伸展:提高肌腱彈性,減少運動傷害。

合適鞋具與姿勢:減少不必要的肌腱負荷。

如果你有任何健康問題想找專科醫生,歡迎隨時找斑馬健康幫手。可致電9088 8069,也可WhatsApp聯絡我們。


撰寫:Wing |  審稿:Yuri
備註: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,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。最新資訊、計劃詳情請以有關的官方網站公布為準。


其他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