強迫症的核心並非「行為古怪」,而是深層的焦慮。心理學研究指出,患者首先會受到強迫思想(如「我是不是忘了鎖門?」)干擾,這些念頭會激起強烈焦慮,讓人感到必須立即採取行動。
為了減輕焦慮,患者會進行某些重複性行為,例如不斷檢查門鎖、洗手、整理物品等。這些行為短暫帶來安心,但很快焦慮又會回來,形成「焦慮—行為—暫時緩解—再焦慮」的惡性循環。
強迫症患者的大腦中,有關威脅評估與情緒處理的區域(如前額葉與杏仁核)活動異常,導致他們難以「停止擔心」或「放下某個念頭」。因此,雖然他們知道這些行為「不合理」,仍無法控制自己去執行。
理解這一點,有助我們對強迫症更有同理心。這不是缺乏自律,而是一場內心與焦慮的拉鋸戰。透過正確治療方式,患者是有機會走出這個循環的。
如果你有任何健康問題想找專科醫生,歡迎隨時找斑馬健康幫手。可致電9088 8069,也可WhatsApp聯絡我們。
撰寫:小魚 | 審稿:小魚
備註: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,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。最新資訊、計劃詳情請以有關的官方網站公布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