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常成人側臥位腰穿顱內壓為 80-180mmH2O(0.785-1.76kPa),高於200mmH2O(1.961kPa)為高顱壓,低於70mmH2O(0.686kPa)為低顱壓。在臨床上,高顱壓性頭痛較低顱壓性頭痛更受重視,因高顱壓可導致腦疝,引起死亡,但低顱壓性頭痛並非少見。
低顱壓性頭痛
當腦脊液由於各種原因分泌減少或停止,腦脊液吸收過度,腦脊液丟失外漏或者腦血流對顱壓的調節機制失調或在嚴重的失水、血液濃縮、惡病質、血液滲透壓增高等,使腦體積縮小時,顱壓降低,腦脊液對腦組織的正常「液墊」作用減小或消失,在坐位或立位時,因重力作用使腦組織在顱腔內下沉,刺激、壓迫或牽引顱內的疼痛敏感組織而發生頭痛。
常見病因
1.原發性低顱壓。病因及發病機制不清,但大部分病人可有神經衰弱、情緒不穩、精神創傷、勞累或感冒受涼等病史。
2.繼發性低顱壓
(1)腰穿後低顱壓。其發生率國內報道占 9.2%,國外報道達32%。常發生在腰穿後第 2、3天,持續3-5天。其原因主要與操作不正規或不熟練,使腦脊液外漏致硬膜外腔及腰穿反射性引起腦脊液產生減少,腰穿後平臥時間小於4小時等因素有關。
(2)顱腦外傷後低顱壓。其發生率約占腦外傷後的25%-30%,與腦血管痙攣、休克、腦脊液生成減少有關。
(3)中毒性顱內壓降低。有報道慢性苯巴比妥中毒及CO中毒後可發生低顱壓,但原因不明。
(4)其他:如顱腦手術後、各種原因造成的腦體積減小等均是引起低顱壓的原因。
臨床表現
可發生於任何年齡,但以中青年女性為多見,常急性起病,少數可亞急性或慢性起病,頭痛程度輕重不一,與顱壓降低的程度並非完全一致,而與個體對疼痛的耐受性有關。頭痛可局限於額部、顳部、枕部或全頭,並可延至頸、肩、背部,以跳痛、脹痛、擠壓性痛為多,嚴重者呈炸裂樣痛。體位的變化與頭痛的關系密切,立位時頭痛明顯,臥位時緩解或消失。也可伴發惡心、嘔吐、頭昏、耳鳴、煩躁及共濟失調,少數可出現精神異常、意識障礙,部分病人可並發硬膜下血腫。查體可見:頸強直,克匿格征陽性,腰穿除顱壓低於正常外,少數病人腦脊液中有紅細胞增多、蛋白減少等。
應對治療
1.一般治療。臥床休息、頭低足高位,鼓勵病人多飲水,最好每天3000-4000ml生理鹽水。
2.靜脈補液。生理鹽水或糖鹽水靜滴,每天1000-2000ml。
3.椎管內註射生理鹽水20-30ml,以直接提高顱內壓,並可刺激腦脊液分泌。
4.腦血管擴張劑。5%CO2與95%O2 混合後,每小時吸5-10分鐘,可擴張腦血管,增加腦血流量,促進腦脊液的分泌。
5.其他療法。0.25%-0.5%普魯卡因做頸交感神經封閉療法,腦室內註入生理鹽水或空氣。
6.硬膜外血貼療法。將自體血15-20ml緩慢註入腰或胸段硬膜外間隙,以壓迫硬膜囊,阻塞腦脊液漏出口,增加CFS壓力,緩解症狀。本法尤適於腰穿後頭痛和自發低顱壓性頭痛,但有背痛的不良反應。
雖然低顱壓頭痛不是一個大病,但有少部分的人會造成硬腦膜下出血,可能會誘發中風或是失智,所以建議如果頭痛很長一段時間,還是要去醫院找出真正的原因。
如果你有任何健康問題想找專科醫生,歡迎隨時找斑馬健康幫手。可致電9088 8069,也可WhatsApp聯絡我們,或到心腦血管疾病頁面了解更多服務細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