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要認識肌腱炎的部位?
肌腱炎是因肌腱過度使用、反覆拉扯或姿勢不良所引起的發炎與微小損傷。不同部位的肌腱因功能與負荷不同,所出現的症狀也不一樣。了解常見部位的特徵,有助於更早辨識問題並尋求適當治療。
1. 鵝掌肌腱炎
鵝掌肌由三條肌腱組成,位於膝蓋內側,形狀似鵝掌。
症狀特徵:膝頭內側疼痛,可能伴隨腫脹。
常見混淆:鵝掌滑囊炎(滑囊發炎較為常見,但症狀相似,治療重點偏向消炎)。
成因:過度屈曲膝關節、肌肉過緊或過弱、膝關節過度內翻等。
風險動作:長跑、爬樓梯、深蹲過多等反覆膝蓋運動。
2. 脛後肌腱炎
脛後肌位於小腿內側,延伸至足弓,負責維持足弓高度與踝關節穩定。
症狀特徵:足弓內側疼痛、小腿下方不適,嚴重時足弓塌陷。
成因:跑步、過度步行、足弓塌陷、穿著不合適的鞋子或跑姿不良。
風險動作:長距離跑步、負重走動、鞋墊支撐不足。
3. 髕骨肌腱炎(跳躍膝)
髕骨肌腱位於膝蓋下方,連接髕骨與脛骨,負責穩定與吸震。
症狀特徵:膝蓋下方疼痛,尤其在跳躍或下蹲時加劇。
成因:籃球、足球等高強度或重複跳躍、轉向運動。
風險動作:反覆跳躍、爆發性運動或頻繁加速減速動作。
4. 股四頭肌肌腱炎
股四頭肌肌腱位於膝蓋上方,將大腿肌肉力量傳遞到膝關節。
症狀特徵:膝蓋上方疼痛、僵硬或活動受限。
成因:重複性的四頭肌動作如跳躍、跑步、上下樓梯。
風險動作:長時間或高強度蹲舉、下樓梯、短跑訓練。
5. 前足肌腱炎(前足蹠痛症)
「前足肌腱炎」實為「前足蹠痛症」,屬於腳趾下方前腳掌區域疼痛。
症狀特徵:前腳掌壓痛或灼熱感。
成因:長跑、高跟鞋、足弓過高或過低、肥胖,或神經血管問題。
風險動作:長時間站立、穿著硬底鞋或高跟鞋、劇烈跑步。
6. 膕肌肌腱炎
膕肌位於大腿後側,連接髖部與膝蓋,可分為近端與遠端兩型。
近端膕肌肌腱炎:臀部坐骨附近疼痛,坐在硬椅子上時不適,影響髖部後伸功能。
遠端膕肌肌腱炎:膝蓋後方疼痛,屈曲或快速變向時加劇。
成因:需要跨步、後蹬或爆發力的運動,例如短跑、足球或田徑。
風險動作:反覆衝刺、爆發性起跑、跨欄或深蹲訓練。
預防與照護建議
避免過度使用:減少長時間重複動作。
暖身與伸展:活動前後拉伸肌群,保持柔軟度。
選擇合適鞋款:運動鞋要有支撐性,必要時可使用鞋墊。
強化肌群:適當鍛鍊關鍵肌肉與核心,減少肌腱壓力。
及早就醫:若疼痛持續或影響日常生活,盡早評估與治療。
如果你有任何健康問題想找專科醫生,歡迎隨時找斑馬健康幫手。可致電9088 8069,也可WhatsApp聯絡我們。
撰寫:Wing | 審稿:Yuri
備註: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,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。最新資訊、計劃詳情請以有關的官方網站公布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