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孩子為什麼那麼容易沉迷於短影音?其實,這不是孩子意志力差,而是因為短影音精準「綁架」了他們的大腦獎勵系統。
短影音的設計講求快速節奏與持續變化,每段影片只需幾秒至一分鐘,卻能在短時間內激發大量多巴胺分泌。多巴胺是大腦中的「快樂激素」,會讓人產生愉悅感與滿足感。每當孩子滑下一支影片,大腦便獲得一次「小獎賞」,這種獎賞累積越多,大腦越習慣這樣的刺激模式。
問題在於,大腦一旦習慣「即時快感」,就難以適應現實生活中需要等待與努力的回饋,例如寫完一篇作文、完成一次數學練習。這些「慢獎勵」顯得枯燥無味,孩子自然更願意選擇快速、無需付出的影音內容。
更進一步地,當這種獎賞路徑被反覆強化,大腦對其他刺激的敏感度會降低,進而出現成癮現象。一旦家長強硬中斷手機使用,孩子的大腦會產生類似戒斷的焦躁、憤怒、失眠等反應。
了解這一點,家長就會明白:責罵無法解決問題,因為這不只是「壞習慣」,而是大腦的生理適應。我們需要用理解與策略,幫助孩子慢慢重建與世界相處的節奏,而非與他們對立。
如果你有任何健康問題想找專科醫生,歡迎隨時找斑馬健康幫手。可致電9088 8069,也可WhatsApp聯絡我們。
撰寫:小魚 | 審稿:小魚
備註: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,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。最新資訊、計劃詳情請以有關的官方網站公布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