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父母習慣在孩子遭遇挫折時說「加油,你可以的」、「你很棒」等鼓勵性語句,盼望孩子感到被支持、被肯定。但研究與實務經驗顯示,這類言語若缺乏具體內容,反而可能讓孩子更焦慮。孩子往往不清楚自己哪裡表現得好、又該如何進步,久而久之便對這些「鼓勵話」感到麻木甚至排斥。
有效的鼓勵並非僅靠情緒支持,更需要具體化與個別化。例如,當孩子完成一篇作文,可以說:「你今天把自己的感受寫得很清楚,我特別喜歡你描述爺爺那一段,很有畫面感。」這樣的語句能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優勢,並建立成就感。
此外,當孩子遭遇失敗,空泛的「不用難過」並不能解決問題。不妨加入引導與支持,例如:「你上次也是遇到困難,但你找方法解決了,這次我們也可以一起想一想。」讓孩子明白,困難是可以克服的,鼓勵才能轉化為力量。
如果你有任何健康問題想找專科醫生,歡迎隨時找斑馬健康幫手。可致電9088 8069,也可WhatsApp聯絡我們。
撰寫:小魚 | 審稿:小魚
備註: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,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。最新資訊、計劃詳情請以有關的官方網站公布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