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業介紹所牌號碼:74272

中醫角度看熱痱:濕熱鬱於肌膚

中醫角度看熱痱:濕熱鬱於肌膚

在中醫理論中,熱痱屬於「痱子」「疿瘡」範疇,與濕熱鬱積肌膚有密切關係。夏季天氣炎熱潮濕,人體出汗較多,若毛孔未能順利排汗散熱,或在出汗後立刻遇冷,導致腠理閉塞,體內熱氣被困於皮膚之間,就會出現細小紅疹、刺癢不適。

古籍《聖濟總錄》中有記載:「痱瘡,蓋熱盛汗出,陽氣發泄而腠理疏,反以寒水洗浴,則熱氣內鬱於皮腠之間,輕則為痱,重則為痤也。」這正說明了中醫認為熱痱乃由於「暑熱、濕熱、毛孔不暢」所導致的皮膚問題。

中醫治療熱痱的思路

中醫多以疏風清熱、解暑利濕為治療原則,既調整體內環境,也注重外用護理,從內外兩方面著手:

1.內服中藥調整體質

疏風透表:連翹、蟬蛻、防風等,幫助清熱散邪。

清熱利濕:薏苡仁、赤小豆、土茯苓,協助祛濕排熱。

解除暑熱:荷葉、黃連、滑石、淡竹葉等,用於緩解暑熱與排濕。

2.外用中藥舒緩患處

常用金銀花、連翹等藥材煎水後外洗或濕敷患處,具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癢功效。

這類外用方法能協助降溫、舒緩刺癢,同時促進皮膚修復。

如果你有任何健康問題想找專科醫生,歡迎隨時找斑馬健康幫手。可致電9088 8069,也可WhatsApp聯絡我們。


撰寫:Wing |  審稿:Yuri
備註: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,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。最新資訊、計劃詳情請以有關的官方網站公布為準。


其他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