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為雞眼就是繭,其實兩者有明顯差異。繭(Callus)是皮膚因反覆摩擦壓迫而增厚的角質層,一般面積較大、表面均勻,通常不會太痛;雞眼則是局限性硬塊,中央有錐狀硬芯,壓迫神經末梢時會帶來劇痛。理論上,繭屬於「廣泛防護」,雞眼則是「集中硬化」,處理方法完全不同。如果將雞眼當繭,隨意用磨砂石或刀片去除,可能會刺激更深層組織,引發傷口或感染。
區別要點:
外觀:繭範圍較大,表面平整;雞眼通常小而圓,中間有硬點。
觸感:繭相對平滑,雞眼觸壓時會有尖銳疼痛。
分布:繭常見於手掌、足底大面積摩擦處;雞眼多集中於鞋子摩擦部位。
處理建議:
繭:可用磨腳石輕輕去角質,並加強保濕。
雞眼:建議專業處理,避免自行削切。
護理共通點:改變鞋子、減少摩擦,是兩者共同的根本解決之道。
💡 學會分辨,才能對症處理。別讓錯誤護理,讓小問題變成大困擾。
如果你有任何健康問題想找專科醫生,歡迎隨時找斑馬健康幫手。可致電9088 8069,也可WhatsApp聯絡我們。
撰寫:Yuri | 審稿:Wing
備註: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,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。最新資訊、計劃詳情請以有關的官方網站公布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