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業介紹所牌號碼:74272

頭痛噁心嘔吐 可能是急性青光眼

頭痛噁心嘔吐 可能是急性青光眼

在昏暗環境中長時間使用手機,瞳孔會自然放大,可能導致房角更容易被阻塞,特別是對於前房較窄或有家族遺傳史的人,這樣的情況更容易引發急性青光眼。如果經常感到頭痛或眼壓升高,應提高警惕,這可能是青光眼的早期警號。了解青光眼的成因、症狀與預防方法,能有效保護眼健康,避免視力損害。

青光眼是什麼?

青光眼是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,因眼球內壓過高導致視神經受損,進而引發視力下降或視野縮小。若病情持續發展,甚至可能引起不可逆的視力喪失。

青光眼主要分為以下三類:

1.原發性青光眼

-開角型青光眼:由於房水分泌與排出不平衡導致眼壓升高,通常起病緩慢,早期無明顯症狀。

-閉角型青光眼:因房角狹窄或閉合阻塞房水流動,眼壓迅速上升,可分為慢性和急性。

2.繼發性青光眼

由其他眼部疾病(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、晚期白內障、葡萄膜炎等)或外傷、類固醇濫用等引起。

3.先天性青光眼

通常與遺傳或眼部發育異常有關,部分患者在出生時即已患病。有些患者即使眼壓不高,仍可能罹患青光眼,其成因可能與血管疾病相關。

青光眼的成因

青光眼的主因通常是房水排出受阻,造成眼壓升高。以下因素也可能增加青光眼風險:

-房角閉合:阻礙房水流動,使眼壓升高。

-其他眼疾或全身性疾病:如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。

高危人群有哪些?

根據醫院管理局統計,香港每100位40歲以上人士,便有3人患上青光眼。青光眼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的病徵,因此往往被人忽視,待患者察覺視力有異時,病情已經十分嚴重。以下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:

-有青光眼家族史

-高度近視或遠視(超過600度)

-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

-偏頭痛或睡眠窒息症患者

-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

-曾有眼部創傷或手術史

-年齡超過40歲

青光眼的症狀有哪些?

-慢性青光眼:初期幾乎無症狀,隨著病情發展,視野逐漸縮窄,甚至經常撞到物體。

-急性青光眼:症狀較為明顯,包括視力急劇下降、眼睛劇痛、眼紅、頭痛、噁心及嘔吐等,還可能看到光源周圍的彩虹圈。

青光眼如何檢查?

早期青光眼往往不易察覺,需由眼科醫生進行以下檢查:

-視力檢查

-眼壓測量

-前房角檢查

-裂隙燈檢查

-視野測試

-光學相關斷層掃描(OCT)

如何預防青光眼?

青光眼造成的視力損傷無法恢復,因此提早預防和診斷非常重要。建議40歲以上人士每年進行眼科檢查,並注意以下生活習慣:

-適量運動:每周150分鐘帶氧運動有助減緩病情發展。

-均衡飲食:多吃綠葉蔬菜、魚類和堅果,減少高糖飲品和加工食品。

-控制用眼:避免長時間熄燈看手機,確保眼睛充分休息。

-充足睡眠:良好的睡眠習慣有助於降低眼壓。

青光眼是一種潛伏性極高的眼病,尤其容易影響中老年人群,早期篩查和健康生活方式至關重要。如果出現任何視力異常,應立即求醫,以防視力永久受損。

如果你有任何健康問題想找專科醫生,歡迎隨時找斑馬健康幫手。可致電9088 8069,也可WhatsApp聯絡我們。


撰寫:Shea  |  審稿:Shea
備註: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,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。最新資訊、計劃詳情請以有關的官方網站公布為準。


其他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