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長型思維不僅關乎學業表現,更深刻地影響孩子的人際互動方式。當孩子在與同儕互動時出現誤會或爭執,這些衝突其實正是絕佳的成長契機。具備成長型思維的孩子,會把人際衝突視為學習如何溝通與理解的機會,而不是單純的「誰對誰錯」。
舉例來說,一位孩子與朋友吵架後,若只是情緒化地說:「我再也不跟他玩了」,那是固定型思維的反應。但若能引導他思考:「我是不是講話太急了?如果下次能更有同理心地表達,或許他會比較能接受?」這樣的自我反思,正是成長型思維在情感上的展現。
這種能力需要培養,而非天生擁有。家長與師長可以在事件發生後,透過開放對話陪孩子一起檢視過程,問問孩子:「如果你是對方,會怎麼想?」或「有沒有更好的表達方式?」這些引導能幫助孩子從他人角度思考,逐步建立同理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當孩子學會從人際摩擦中修正行為、調整溝通方式,不僅讓他在人際圈中更受歡迎,也為他未來面對多元合作、跨文化理解的挑戰奠定穩固基礎。情緒與互動,都是孩子思維成長的土壤,只要願意用心澆灌,孩子將在人際世界中茁壯成長。
如果你有任何健康問題想找專科醫生,歡迎隨時找斑馬健康幫手。可致電9088 8069,也可WhatsApp聯絡我們。
撰寫:小魚 | 審稿:小魚
備註: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,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。最新資訊、計劃詳情請以有關的官方網站公布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