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爸媽常問孩子:「你今天在學校開心嗎?」結果換來的卻是:「還好」、「不知道」這類簡短回應。其實,並非孩子不想說,而是問題本身太籠統,無法引發孩子具體的回答。
3至6歲的孩子語言與理解能力尚未成熟,適合以「有線索」的封閉式問題切入,如:「你今天有和小米一起吃點心嗎?」這樣的問題讓孩子更容易回憶起當下情境。當他們語言能力逐漸提升後,爸媽可以改用「開放式」問題,如:「你今天最開心的事情是什麼?為什麼?」
此外,當孩子表達結束後,爸媽可用有邏輯的語言重述一次孩子的話:「所以你說今天小米不想玩跳繩,讓你有點難過,對嗎?」這樣不只幫助孩子整理思路,也讓他知道「我被理解了」。
問話不是發問比賽,而是對話的起點。掌握提問的藝術,能讓孩子從「不知如何開口」,轉變成「願意多說一點」。
如果你有任何健康問題想找專科醫生,歡迎隨時找斑馬健康幫手。可致電9088 8069,也可WhatsApp聯絡我們。
撰寫:小魚 | 審稿:小魚
備註: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,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。最新資訊、計劃詳情請以有關的官方網站公布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