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孩子沒錯,但若每個要求都一一滿足,反而可能讓孩子失去學會等待、挫折容忍與自我調節的機會。這樣的愛,久而久之會轉變成「控制」或「剝奪」。
「不想他受苦」的背後,是否掩蓋了「我不想看到他不開心」?有時候,父母過度介入,其實是自己無法忍受孩子的情緒,而非真正為了孩子好。
學會適度抽離,讓孩子自己選擇、自己處理,哪怕他會犯錯或不開心,也是一種愛的表現。與其當一個全能父母,不如當一個給予空間的引路人。
孩子不是玻璃做的,他需要的不是被滿足,而是被信任。
如果你有任何健康問題想找專科醫生,歡迎隨時找斑馬健康幫手。可致電9088 8069,也可WhatsApp聯絡我們。
撰寫:小魚 | 審稿:小魚
備註: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,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。最新資訊、計劃詳情請以有關的官方網站公布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