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業介紹所牌號碼:74272

什麼事都「擔心過頭」,陷入焦慮症

什麼事都「擔心過頭」,陷入焦慮症

焦慮症

焦慮症(anxiety disorder)又稱焦慮障礙, ICD-11全稱作焦慮或恐懼相關性障礙(anxiety or fear-related disorders),是明顯感覺焦慮和恐懼感的一類精神障礙。焦慮是對未來事件的擔心,恐懼則是對當前事件的反應,這些感覺可能會導致身體徵狀,如心跳過速和顫抖。

以下為常見的焦慮症:廣泛性焦慮症、特異性恐懼症、社交恐懼症、分離焦慮症、廣場恐懼症、恐慌症和選擇性緘默症。焦慮症會由造成徵狀的原因來區分,人們通常往往有不止一種的焦慮症。

 

成因

確實的成因和形成機制仍在研究當中。但是,研究顯示生理、心理和環境等因素都會互相影響,形成焦慮症。

·生理因素

遺傳學研究顯示焦慮症和家族遺傳有關。患者的腦部神經遞物質 (即負責傳送神經細胞之間資訊的化學物質) 亦有異常的情況。

·心理因素

思想模式較負面、容易緊張、害怕犯錯、完美主義、缺乏信心和處理問題技巧較弱的人士均較易患上焦慮症。

·環境因素

長期處於壓力之下,不論是人際關係、家庭、金錢、工作、病患等問題都會為患者帶來焦慮和壓力。

 

症狀

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到焦慮的情緒,如在玩過山車之前、考試或要預備重要的演說之前,有緊張焦慮的感覺是完全正常的。

少量的焦慮是可以幫助我們在真正的危機下,生理和精神上都提升至警戒的狀態,以致能做到最佳的表現,去解決當前的難題。

但當一個人大部份時間都有過多的焦慮,又或當面前沒有真正的危機,而生理上仍處於高度警覺的狀態,以致於影響日常生活、社交、學習、工作或家庭的話,焦慮便可能成一個需要處理的精神問題。

 

種類

廣泛性焦慮症

兒童、青少年或成年人,都有機會患上廣泛性焦慮症。會對各種大小的事情都有過分的焦慮,包括日常生活、學業、工作、健康、金錢或安全等。想法一般比較消極,常常預料將來充滿各種不同的威脅。即使明白到自己有過多的焦慮,但仍難以控制焦慮的情緒,甚至明顯影響正常的社交、學業、工作或其他重要的生活功能。有些成績不錯的兒童和青少年,亦可能會對於學業成績感到過分焦慮,而哭嚷著不想上學,甚至拒絕上學。

其他常見徵狀包括:坐立不安、容易疲勞、難集中精神、易發脾氣、肌肉繃緊酸痛、睡眠欠佳或失眠等。有些患者會先出現身體上的病徵,例如疲倦、頭痛、腸胃病等,而且很多時會一個徵狀紓緩了,另一個徵狀又出現。他們甚至會反覆進行各類身體檢查,但都會發現器官功能正常,而沒發現問題源自情緒。只有當廣泛焦慮症得到治療後,這些身體上的徵狀才會紓緩及痊癒。

 

社交焦慮症(Social Anxiety Disorder)

患者會明顯並持續地對一種或多種社交情境感到恐懼,經常感到在社交場合中被人注視,並且擔心自己會作出尷尬或出醜的行為,引起別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。

常見的社交焦慮情境包括在公開的場合表演,參加或主持社交活動,在小組或會議裏發言,在商店與店員交談,在別人面前吃東西,在公共廁所站立小解(男患者) 等。

患者很多時都會避開這些社交場合,又或者盡量在人群中避開他人注意,甚至不發一言。他們在社交場合中,也容易引發焦慮的生理反應,如面紅耳熱、手震或發抖、說話出現困難、聲音震顫、大量流汗、胃部不適、手腳冰冷等。而兒童的患者則更可能會哭嚷、發脾氣、身體繃緊或退縮。

 

驚恐症 (Panic Disorder)

「恐慌突襲」是指一個人突然間在數分鐘內,突然感到身體強烈不適,可能是心跳加速、冒汗、顫抖、呼吸困難、窒息感、胸口痛、胃部不適、麻痺、頭暈、忽冷忽熱、手腳麻痺、感覺不真實、虛幻或抽離等。而當事人面對這身體突然不適的狀況,便以為這表示真正的危險,以致產生極度的恐懼,例如害怕自己會失去控制、失去理智、暈倒、心臟病發、甚至暴斃。

 

分離焦慮症 (Separation Anxiety)

患有分離焦慮症的兒童,當與父母或照顧者分離時,會表現出跟他們發展階段不相符且過度的焦慮,並可能出現以下其中一些徵狀:

·每當離開家裡或與父母親分開時,或預知將要分開時,會持續感到極度困擾。

·經常擔心會失去父母親,或擔心父母親受傷。

·經常擔心會發生不幸事件,導致和父母親分離(如迷路、意外或被綁架)。

·由於害怕和父母親分開,不願意上學或離開住所去其他地方。

·害怕獨自一個人。

·因害怕父母親不在身邊,而持續拒絕獨個兒或在家外睡覺。

·反覆做有關與父母分離的惡夢。

·當要與父母親分離時,會經常投訴感到身體不適(例如頭痛、胃痛、作嘔等)。

 

選擇性緘默症 (Selective Mutism)

患者多在3-5歲時起病,以幼兒居多,其智力一般發育正常,主要表現為沉默不語,甚至長時間一言不發。

這種緘默不語的現象具有選擇性,在他們認為安全和放鬆的情況下,如在家中,或對所熟悉的人或某些好朋友,他們能正常地用語言和別人溝通。拒絕講話的場合一般是指學校、社交聚會或在陌生人面前。他們在那些場合時往往感到高度的焦慮,以致影響他們在校內的學習表演,如未能回答老師的問題、朗讀、問有關功課的問題等。嚴重者更可能影響到其交友或被欺凌的情況。但患者有時也會用手勢、點頭、搖頭來表示自己的意見,或只用「是」、「不是」、「要」等單詞來表示,亦偶有用寫字的方式表示意見。

 

治療

治療焦慮症的主要方法包括心理治療、藥物治療及合併治療

·心理治療

臨床研究顯示,「認知行為治療法」能有效地幫助患有焦慮症的兒童/青少年。此治療法主要是透過啟發患有焦慮症的兒童/青少年了解自己的情緒、身體反應、想法、及行為的互動關係及影響;嘗試多角度思考模式及行為體驗,協助他們如何面對及處理困擾的難題,緩和焦慮的感覺

·藥物治療

嚴重受焦慮困擾的兒童/青少年,需接受精神科醫生的專業評估及治療,透過服用適當的抗焦慮藥,舒緩情緒問題

·合併治療

臨床研究顯示,患有焦慮症的兒童/青少年若同時接受 「認知行為治療法」及藥物治療,能更有效地幫助他們緩和焦慮的感覺

 

撰寫:Jolly  |  審稿:左阮靖

 

備註: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,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。最新資訊、計劃詳情請以有關的官方網站公布為準。

 


其他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