腎功能衰竭
腎功能衰竭(renal failure、kidney failure、renal insufficiency),又簡稱腎衰竭,是指因腎病變,造成腎臟出現問題導致未能有效帶走血液中的雜質,繼而影響身體的代謝,嚴重者可致命。
成因
·糖尿病
·腎小球炎
·高血壓
·原因不明
·其他原因:遺傳(如多囊腎)、尿道問問題
所以患有以下疾病會有較高風險患上慢性腎衰竭:糖尿病、腎小球腎炎包括紅斑狼瘡腎炎、
高血壓、先天性腎病及有腎病家族病歷。
病徵
腎衰竭的病徵因人而異,差異頗大。當腎臟無法正常運作時,身體中的廢物會越堆積越多,可能會造成氮血症。低程度的氮血症不會有太嚴重的症狀,但嚴重者可能會導致尿毒症。
血漿中尿素含量過高導致:
·嘔吐和/或腹瀉,導致脫水
·惡心
·體重減輕
·尿床
·頻尿,尿量增加,且尿顏色較淡
·少尿,尿量減少,且尿顏色較黑
·血尿
·排尿困難
·尿量異常,通常是過多
血液中的磷酸無法順利排出可能導致:
·搔癢
·骨質疏鬆
·抽搐(肇因於低血鈣,與高磷酸血症有關)
血液中的鉀無法順利排出(俗稱高鉀血症)可能導致:
·心律不整
·癱瘓
腎臟無法排出過多體液將導致:
·雙腿、踝、手足腫脹
·肺部體液堆積,或是貧血,導致呼吸困難
多囊性腎病會造成肝臟或腎臟充滿囊腫會引起:
·背面或側面的疼痛
·健康的腎臟會產生紅細胞生成素,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。腎衰竭會導致紅細胞生成素減少,導致身體中衰老紅血球無法被更新,血紅素無法回收,導致貧血。
·感覺疲倦和/或弱
·記憶力衰退
·難以集中注意力
·頭暈
·低血壓
蛋白質大小無法穿過腎臟,當腎小球損傷時,蛋白質可能會穿過腎臟,造成蛋白尿,症狀有:
·尿液中有泡沫
·四肢、臉及腹部腫脹
其他症狀:
·食慾降低,口臭
·失眠
·膚色暗沉
·血蛋白過高
·高劑量盤尼西林下的腎衰竭患者可能導致癲癇
高風險人群
以下疾病的患者有較高風險患上慢性腎衰竭:
·糖尿病
·腎小球腎炎包括紅斑狼瘡腎炎
·高血壓
·先天性腎病及有腎病家族病歷
診斷方法
現懷疑徵狀的人士,應向家庭醫生求診。由於腎病及慢性腎衰竭徵狀並不明顯,需要進行多項檢查。
檢查尿液:有否紅血球、白血球、蛋白
檢查腎功能:
·血液: 尿素、肌酸酐的濃度、蛋白、白蛋白質量
·24小時小便:肌酸酐濃度、蛋白質量
X光、掃描檢查:
·超聲波檢查 (可顯示腎臟的形狀及結構,偵測有否阻塞)
·靜脈腎盂造影
腎活組織檢查:在局部麻醉下以吸針抽取小片腎臟組織,放於顯微鏡下檢查,此方法有助更準確地確診腎病。
治療方法
早起治療
若能及早發現有慢性腎功能衰竭,便可以按照病因,探用各類適當的辦法或藥物來醫治,以防止或減慢病情悪化,務求盡量保存僅餘的腎功能。在治療過程中,病患者要特别留意控制血壓。此外,亦可能需要靠以下的藥物治療:
·服用利尿劑以幫助排溲身體内多餘的水分
·服用降血磷藥以减少吸收食物中的磷質
·服用活性維他命D,促進銬質的吸收,維持骨骼健康。
除了靠藥物治療外,腎病患者亦應特别注意飲食。患了腎功能衰竭,便不能把體内代謝産物、過剩的水分及電解物排溲,所以攝取適當種類的食物和適當的分量是十分重要的;透過適當的飲食,可減輕腎臓的負荷,減慢腎功能衰竭的速度。
末期治療
當腎功能減退至只為正常的5-10%時,病人便進入了末期腎功能衰竭,須要接受「腎臓替代性治療法」以維持生命。醫生會根據檢查報告及病人的病徵,為病人提供適當的治療。此外,在這階段,亦需要繼續注意飲食。
「腎臓替代性治療法」包括有各類透析治療法及腎臓移植。透析治療法包括各類的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。
預防及控制
均衡飲食
·「三低一高」飲食原則:低油、低鹽、低糖及高纖維素
·每日進食最少 5份蔬果
·減少進食醃製或加工的食物
良好生活習慣
·戒煙和避免接觸二手煙
·避免飲酒
·多進行體能活動
每週進行最少 150 分鐘中等強度 / 75 分鐘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
控制血壓及血糖至理想及穩定的水平
按醫生處方服藥
·避免使用非醫生處方的藥物或草本藥物
·按時服藥以穩定病情
定期檢查
·高風險人士需定期檢查腎臟功能
撰寫:Jolly | 審稿:左阮靖
備註: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,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。最新資訊、計劃詳情請以有關的官方網站公布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