脊椎側彎
脊椎側彎,或稱脊柱側彎,是指人的脊椎有側向的彎曲,其形狀可能是S形或是C形。有些人的脊椎側彎情形穩定不會變化,有些則會隨時間日漸加增。輕微的脊椎側彎不會有其他症狀,而嚴重的脊椎側彎會影響呼吸,脊椎側彎多半不會疼痛。
自我判斷脊柱側彎
體態不對稱是脊椎側彎患者會出現的普遍現象,這種外觀的不對稱可以從正面、背面來觀察,頭部、肩膀、胸部、腰部、骨盆、背部都有可能因為側彎出現左右兩邊不平衡的狀態。
1.頭部傾斜,會發現兩邊的耳朵高度不一樣。
2.高低肩,即左右兩肩不等高,有較明顯的一邊高一邊低的現象。
3.身體偏斜,嚴重的身體明顯偏向一邊,頭部不在身體的中線上。
4.左右兩邊腰線不對稱,一邊的腰線比較明顯,向內凹,但另一邊的腰線很平。
5.臀部歪一邊,明顯時穿褲子也可以發現褲腰的位置明顯不平衡,一邊高一邊低。
6.背面觀察兩邊肩胛骨不對稱,一側較突出,背部有明顯的一邊高一邊低。
種類
結構性脊椎側彎症
結構性脊椎側彎症是指患者躺下來的時候側彎現象不會消失。此類脊椎側彎患者中有80%患者為原發性脊椎側彎,其次為次發性脊椎側彎。
結構性脊柱側彎又分為特發性及非特發性兩種。特發性脊柱側彎佔百分之80%,通常開始於10到13歲兒童,好發於身體快速發育成長的青少年時期,其原因在於脊椎本身,只有治療脊椎本身才能改善;非特發性脊柱側彎則通常由某一特定原因引起,例如神經肌肉病變、退化、感染、腫瘤等。
非結構性脊椎側彎症
非結構性脊椎側彎症是指患者躺下來的時候側彎現象會消失。常見的因素則是因為神經肌肉病變、脊椎左右兩側肌肉張力不平衡、兩腳長度不等(長短腳)等因素產生。此類患者往往能在病因消失後改善其脊椎側彎的症狀。
風險成因
·先天性因素:遺傳(有資料顯示,若父母患有脊柱側彎,子女患病的比率約1/3)
·後天因素:曾患肌肉神經失調、腦膜炎、小兒麻痺等。
治療
1.姿勢矯正及運動治療。側彎角度小於20度的患者可在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接受姿勢矯正和運動治療。同時每半年追蹤檢查一次,觀察角度是否有惡化的情況。
2.脊柱矯正治療。有關脊骨神經醫學在脊柱矯正上的效果,實驗上有正面效果,但還需進一步研究。
3.穿戴背架。側彎角度介於20度~40度之間的患者,須穿背架矯正,避免惡化,同時每三至六個月追蹤檢查一次。
4.手術治療。角度介於20度~40度之間的患者建議保守治療,非必要不建議手術。 側彎角度若大於40度或50度,脊柱有大概率會壓迫內臟,強烈建議手術治療。手術治療的副作用也有很多,例如術後腰椎關節無法活動,背部肌肉易萎縮,大部分術後患者久坐腰部會有明顯痛感等。
預防
·保持均衡飲食,進食適量含豐富鈣質的食物,包括牛奶及奶類製品等。
·保持良好坐姿,定時進行伸展性運動
·保持適量運動,每天最少有60分鐘的運動時間。
撰寫:Jolly | 審稿:左阮靖
備註: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,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。最新資訊、計劃詳情請以有關的官方網站公布為準。